吳愈滿:65年照料非親非故的“老弟”
“老弟,快坐好,頭矮點,我再給你理理!” 8月21日下午,慈利縣高峰土家族鄉(xiāng)干洞河村一戶農(nóng)家院子里,一位老婦人忙著為一位老漢理頭發(fā)、刮胡子。
老婦人名叫吳愈滿,65年來,她一直照顧著和自己非親非故、眼盲腿癱的文際林,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之歌。
“家里再困難,也不能虧待姐弟倆”
吳愈滿今年83歲,文際林今年70歲。說起往事,吳愈滿打開了話匣子。
1953年,17歲的吳愈滿從高峰土家族鄉(xiāng)三溪村嫁入干洞河村。
新婚第二年,家里來了一對姐弟,姐姐文申英,時年12歲,弟弟文際林,時年5歲,兩人都是先天性眼盲腿癱。公公告訴她,這是一戶同姓村民家中的小孩,他們的親生父親已過世,母親再婚后又失蹤,現(xiàn)在和繼父同住。因家中失火,姐弟倆房子被燒毀,要寄住幾天。
可是幾天后傳來噩耗,姐弟倆的繼父意外身故,他們徹底成了孤兒。
看到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吳愈滿心里很不是滋味。在得到公婆、丈夫支持后,她主動承擔起照顧兩姐弟的責任,這一照顧就是65年。
“家里再困難,也不能虧待姐弟倆?!眲傞_始家里只有文際林兩姐弟,后來吳愈滿的7個孩子相繼出生,家里經(jīng)濟越來越困難,最嚴重的時候甚至沒有衣服穿、沒有飯吃。即使如此,吳愈滿也從未虧待過姐弟倆,還把姐姐文申英風風光光嫁出去。
65年來,盡管文際林眼盲腿癱,完全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但吳愈滿始終把他當做家人一樣照料。如今83歲高齡,吳愈滿每天還親手把飯菜送到文際林手中,逢年過節(jié)為他添置新衣,平常為他剃頭發(fā)、刮胡子。
文際林生活無法自理,吳愈滿從不敢出遠門,如果有什么事情非要出門,也一定要提前安排好文際林的一日三餐,且都是當天去當天回。吳愈滿說,“他的喜好只有我最清楚,我一天不在家,他那一天就過得不習慣。”
“如果哪天母親不能照顧了,我們就接母親的班”
“叔叔愛喝這個湯,我多盛點,你端過去給叔叔喝吧?!庇值介_飯時間,吳愈滿盛了滿滿一碗肉湯,還有些飯菜,讓小兒子文會軍送到文際林手中。
在家里,不只是吳愈滿待文際林好,子女們都把文際林當叔叔,這種美德一直在傳承。
吳愈滿的7個子女,從小和文際林一起生活,對文際林比親叔叔還親。孫子孫女從小就受到家風熏陶,也把文際林當作自己的親長輩對待。
外出游玩,他們都會給文際林帶土特產(chǎn)等禮物。逢年過節(jié),吳愈滿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有的為他添置新衣,有的邀請他和父母一起到自己家中團圓過節(jié)。
1984年,文際林因走錯路在山中走失,吳愈滿全家出動,四處尋找,最后是年僅16歲的三兒子文會華在山上找到他,把他背回了家。
2002年,文際林在家中不小心摔倒,花費醫(yī)療費1萬多元。臥床養(yǎng)病期間,吳愈滿每天為他喂飯喂水、端屎端尿,毫無怨言。不知情的人看到吳愈滿無微不至地照顧文際林,都以為他們是親姐弟。
2009年,文際林在烤火時,摔進火堆燒傷,全家上上下下到縣里、市里乃至長沙,為他尋訪好醫(yī)生,家里的晚輩輪番看望、陪護,直到他康復。
文會軍悄悄地告訴筆者:“我們幾兄弟早已商量好,如果哪天母親不能照顧叔叔了,我們就接母親的班,將愛心傳承下去,既照顧好母親,也照顧好叔叔?!?
“她是村里的好榜樣、好模范!”干洞河村黨支部書記谷祥說,吳愈滿老人的事跡在當?shù)卦缫殉蔀槊勒?,村民們也都向她學習,珍惜親情,樂于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