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愛華:跨越382公里的生命接力
記者 陳碩
從張家界到重慶相距382公里,張家界土生土長的土家漢子宋愛華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重慶一個陌生生命存活下去的希望。
今年5月23日,經過約3個小時的抽血、分離,成功從宋愛華體內采集出100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并空運至重慶,給一位遭受白血病折磨的患兒送去了“救命解藥”。宋愛華成為我市第五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也是市公務員隊伍中第一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非親緣關系的白細胞抗原相匹配率只有幾十萬分之一,宋愛華與重慶娃奇妙的緣分始于2012年5月22日。當天,宋愛華在武陵源獻血并填寫了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書,采集血樣10毫升,加入了中國造血干細胞資料庫,隨時預備著拯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
今年42歲的宋愛華是市衛(wèi)生計生綜合監(jiān)督執(zhí)法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
2019年1月15日,宋愛華接到湖南省紅十字會造血干細胞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被告知重慶市一名2歲白血病患兒的家屬通過紅十字總會在中華骨髓庫中尋求相匹配的造血干細胞源,患者HLA分型數(shù)據(jù)與他相合,希望他為患者捐獻骨髓造血干細胞。
接到電話的宋愛華很震驚,但他立即答應了:“只要能夠救人,我愿意捐獻?!卑凑粘绦?,宋愛華不久后再次采集血樣進行高分辨檢測,通過再次檢測,血樣完全相符。今年3月13日,宋愛華在市人民醫(yī)院進行了捐獻前的身體檢查,開始為捐獻做準備。
要去捐獻造血干細胞的事,宋愛華家里只有妻子一人知道。“妻子是醫(yī)務工作者,很支持我的決定?!彼螑廴A說,不愿讓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擔心,只對他們說是去長沙出差。
5月18日,宋愛華趕到長沙湘雅三醫(yī)院進行捐獻前的準備。準備過程中,從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細胞是采用肌肉注射劑的方法,宋愛華每天都要注射動員劑。由于年紀偏大(是我市五個捐獻造血干細胞志愿者中年紀最大的),在注射動員劑之后,宋愛華反應很強烈,晚上不能入睡,渾身疼痛,每天早晨起來眼睛又紅又腫。
身體強烈的不適,并沒有動搖宋愛華捐獻的決心,為了挽救在死亡線上掙扎的患兒,宋愛華以堅強的毅力忍受疼痛,沒有任何怨言。他說:“自己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能夠體會到孩子生病后,為人父母的心情,骨髓配型能夠成功的幾率很小,自己有這樣的能力挽救別人的生命,就必須要去做。”
一切準備就緒,5月23日上午,宋愛華上午八點到長沙附三醫(yī)院接受造血干細胞分離采集,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干細胞,采集過程中宋愛華感受到針刺部位劇烈的疼痛,全身大汗淋漓,伴有頭暈目眩,為了采集成功,他咬緊牙關,艱難地熬過了3個多小時,在他的堅持下,采集一次成功,獻出干細胞100毫升,隨即干細胞被空運至重慶。當天,2歲的重慶患兒接受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治療。
一次人道之舉、一顆博愛之心。捐獻成功后,患兒的母親通過重慶市紅十字會和湖南省紅十字會轉來了一封感謝信,表達全家人對宋愛華的感激之情。談及這次經歷,宋愛華表示,自己并沒有覺得這件事情有多么偉大,只是做了應該做的,愿自己的行為是一次愛心的傳遞,愿這個社會越來越美好。
全程參與捐獻過程的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吳錦紅說,宋愛華是個厚道、真誠、質樸的土家漢子,整個捐獻過程從沒有想過反悔,捐獻成功后也沒有聲張,默默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這樣的愛心之舉真真切切體現(xiàn)出了無私奉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