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王銀玉,女,張家界市環(huán)衛(wèi)處官黎坪環(huán)衛(wèi)所保潔員,孝。她善良賢惠,精心照顧著住在永順縣的丈夫的盲母和繼父,2015年盲母離世,又主動將父和智障妹妹從永順接來一起生活,心懷大愛詮釋了家的真諦。
風雨同舟 和睦鄰里
李祥國和王銀玉是一對普通夫妻,全家共有6口人:一位多病的繼父、一個智障妹妹、一雙懂事的女兒。
王銀玉一家人租住在張家界市民惠家園廉租房小區(qū)內,面積僅60平方米。2004年,她在市環(huán)衛(wèi)處當上了一名清掃保潔員。丈夫李祥國平常在周邊區(qū)縣打零工,以補貼家用,很少回家。
2006年,王銀玉在三角坪從事清掃作業(yè)時,遭遇了一場意外之災,身體留下了嚴重的后遺癥。每當下雨變天時,就會頭昏腦痛,但她從未放棄。不僅堅守工作崗位,而且照顧一家老小,從無怨言。每回丈夫回家,她總會多加幾個菜。因此,二女兒常說道:“我家想改善伙食,就得等爸爸回來。”李祥國打心里明白,妻子是心疼自己,所以每次回到家,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幫助妻子打掃街道,做好家務活,給她送飯,等著她下班。
夫妻之間恩愛有加,日子雖然過得很緊湊,但都很知足,家里始終充滿著歡聲笑語。與鄰居們的關系也是其樂融融,哪家有困難,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在鄰居們的心里,夫婦倆是個不可多得的熱心人。
命運多舛 擔責行孝
丈夫李祥國的母親是個盲人,在他兒時,母子倆因遭婆婆嫌棄,被逐出家門,一度過著乞討的生活。乞討了半年多,母子倆后來在永順縣一戶窮人家住了下來。那一年,李祥國也有了一個同母異父的妹妹,可妹妹天生智障。
1991年,王銀玉和丈夫李祥國相識并結婚。結婚后,夫妻倆回到桑植(丈夫李祥國)生父身邊,而他的盲母和智障妹妹則隨繼父一直住在永順。期間,夫妻倆一直照顧著住在永順縣盲母和繼父一家人的生活,還時常過去看看,送些生活必需品和生活費。
1992年以來,大女兒和二女兒相繼出生,給這個貧困的家庭帶來了希望,夫妻倆更加努力的奮斗,憧憬著美好未來???998年的一場洪水,將結婚分到的木房沖垮了,也沖走了希望。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兩人才重新建起簡單的房子,因為務農,收入不高,也欠下了不少債務。為了還債,夫妻倆帶著女兒來到市城區(qū)找工作。
2014年至2015年,丈夫李祥國的生父和盲母相繼離世。留下繼父和智障妹妹的生活??紤]到他倆無人照顧,王銀玉主動向丈夫提出,將父女兩人從永順接過來一起生活。這一做法,無疑使原本就負債累累的家庭增加了沉重的負擔,但王銀玉一直努力地工作,維持著這個貧困的家。
幾年來,繼父身體每況愈下,生病是家常便飯。曾幾次,醫(yī)院都下了病危通知書。但在夫妻倆精心照料下,繼父幾度轉危為安。就連智障妹妹也學會了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夠做些簡單的事情。
心中有愛 至善家風
擔心智障妹妹一個人在家無人照看,在好心的人幫助下,王銀玉為妹妹在永定城保潔公司找了一份小巷保潔工作,并托熟人幫忙照看著。
每天,王銀玉和大女兒李盼婷都要凌晨3點鐘起床,做好早飯,打包2份,帶著智障妹妹一起出門。為不耽誤工作,王銀玉先要早早的幫助妹妹將整個小巷保潔路段清掃完后,才回到自己的崗位上繼續(xù)工作,從未遲到誤事。
下班后,因擔心妹妹會迷路,還要接她一起回家。有一次,因王銀玉負責清掃的路段泥沙灑落嚴重,臨時需要加班,一時沒有準時接妹妹下班,妹妹在獨自回家時走失了。最后全家出動,找了3個多小時才將走丟的妹妹找回。到現在,王銀玉因此事還心懷愧疚,更加細心地照顧妹妹。
馬克思說:“父母的行業(yè)是教育子女?!备改傅囊谎砸恍小⒁慌e一動對子女都有著言傳身教、陶冶習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在王銀玉和李祥國的言傳身教下,他們的一雙女兒也主動挑起了家庭的擔子。
對于孩子,夫妻倆從未因經濟條件差,就放棄對他們的教育,大女兒李盼婷大學畢業(yè),現就職于一家公司做銷售員。二女兒李芳園也即將面臨高考。兩個孩子都乖巧孝順,大女兒每天工作前,都會起早幫助王銀玉和姑姑打掃街道,刮風下雨從不間斷,在左鄰右舍中傳為美談。
這個家庭,雖然還有著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痛苦和艱辛,但因為心中有愛,他們覺得幸福知足。
- 來源:湖南文明網